Getting Msc. and PhD degree from field class

“科技小院”的学生在香蕉地里累了,垫个纸箱就席地而卧


        学富五车却不闭门造车,在田间地头读硕读博。4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广西金穗农业集团联手打造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小院”结出硕果,联合培养的第一名硕士进行毕业答辩。同时,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与广西农业管理部门联合举办“校企协同助推高产高校现代农业发展研讨会”,探讨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增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读硕读博首先当农民


        科技小院”的首创成员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告诉记者,2009年,该校为了培养懂书本、又能解决生产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探索了“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即硕士博士在读的研究生,先在学校里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理论学习,然后到全国各地农村的培养基地去,在田间地头完成两至三年的学习,“当农民”的时间占大头。2012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广西金穗集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企业型“科技小院”,博士生李深宝、硕士生张涛和余赟来到了隆安县那桐镇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落户”。“‘学生宿舍’就是香蕉地里农户的普通砖房,没空调,没网络。白天在香蕉地里干活,累了就席地而卧。”说起在基地的苦日子,在城市长大的博士生李深宝百感交集。


书本知识不是万能的


        硕士博士毕竟不是农民,除了像农民一样在地里“干活”,他们还应干什么?在基地呆两三年,要收获什么?熬过了最初的苦日子,“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李深宝说,刚到基地时,地里有些香蕉“皮开肉绽”(即裂果),导师问他原因,他轻松作答,“缺钙,应该补钙,书本上是这么说的。”导师没说什么,提醒他“别忙着下结论”。经过香蕉一个生长周期的观察,李深宝发现,广西香蕉裂果的原因,缺钙只是原因之一,但单纯补钙却解决不了问题,原因是这些香蕉是因气候的原因引起生理上的缺钙,只有在冬天等天气凉的时候才有作用,温度升高之后补钙于事无补,而这些,书本不会告诉他。


培养学生创造生产力

        除了学习,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来到基地,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金穗集团一名工作人员说,除了直接发明改良生产的设备和方法,高层次人才的观察力、科研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都给企业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在配农药环节,“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发现原先采用的人工调配方法“原始而痛苦”,两个人死命干一天,最多只能配83吨农药。后来,小院的研究生研究了“更偷懒的方法”——新型农药专用的配混池,一天的配混量是原来的两三倍。
        借助导师的专业力量,小院的研究生们还在香蕉地土壤改良、农药滴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让公司的香蕉产量、品相有很大提升。金穗公司董事长卢义贞说,公司将那桐镇那湾村一个400亩的试验地交给学生们管理,试验地的香蕉受到客户们的认可。今年,公司把试验地的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都用“学生方法”去种植和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表示,在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硕士、博士生,与普通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来自生产,在生产中找到解决的方法,能在生产领域使用和经受检验,技术的成熟度和可操作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