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B in Baihua mountain area

百花山在北京的西部,山这边是门头沟、那边就是河北。位处海拔1000米山腰的黄安坨村是百花山下第一村。2014年,北京市8个民主党派市委会共同实施帮扶门头沟区的“8+1”行动,黄安坨成了九三学社的帮扶点。九三学社成员、理学院教授吴学民带着学生到这里开辟科技小院。一晃,时间就过去了一年……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把帮扶任务托付给我校,是考虑到黄安坨的村情:全村150多户人口、800多亩耕地,果园和玉米种植超过七成,发展主要依赖种植养殖和民俗旅游;也考虑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我校九三学社委员会以往科技助农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主委高振江找到理学院教授吴学民。在学校里,吴学民教授不显山、不露水”——从德国攻读博士开始,他的研究主要在农药制剂与助剂、农药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了解他的人知道:吴教授这些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十一五”“十二五等不少国家科研项目,是国家“863”课题负责人,同时是多个部(委)专家组成员。农药应用在农业很多方面,但农药制剂研究与助剂合成,和工业企业打交道多,但与农村直接结合的工作不多。听完来意,吴学民教授心里大概就有了底,但还有不放心的地方:村里具体情况如何?派驻学生安不安全?在村里怎么生活和工作?

了几天,和村干部、村企负责人面对面交底,他拍了板:这个村,我们去!他是个认真的人,也是个说做就做的人。就在当天,他就让陈维韬、宗会娜、项盛等3位研究生奔往曲周——科技小院发起人之一的李晓林教授也是九三成员,这些年他们在那里以这种模式科技助农很有特色、也很有实效。陈维韬他们到曲周住进小院挨个了解观摩。从曲周取经回来以后,吴学民教授细细听完他们介绍后,又向他们交代任务——先行上山实地考察具体情况,为团队上山和建院做准备。

 


吴教授()师生来到黄安坨


   开始试验时地小树少,用的还是手动喷雾器

4月末,科技小院在村里建起来。吴学民教授把研究生带到这里。

几年前村里引入农业企业,采取合作组织经营、村民入股的方式。水果就是其中经营的主要内容——全村有400亩果园,种植有10多种高寒果品。科技小院就建在公司的院子中。小院创建之后的工作首先是解决好科学施药的问题,虽然果园温度比山下低,但不使用药,也会造成不小的减产。

为了让村民接受科学施药,吴学民教授和村里商量,选块小园子作为药效对比的试验田3亩左右的土地、100多棵果树,成为常驻小院的研究生的基本工作对象。

硕士研究生宗会娜、佟雨佳5月起就驻进小院,她们的日子在忙碌中度过:既要掌握果树田间管理技术,先看后做,剪枝、疏花、疏果……全过程熟悉了一遍;又要开展果树虫/病害调查、施药及药效调查,从地头实践中检验基本功。分期驻村的还有范腾飞、于迟、陈维韬、徐勇、李静、郭鑫宇、项盛7位博士生、硕士生,科技助农的工作就融入到他们具体的事务中。

研究生们拿手的是专业相关的事。他们选用新的药剂,在施药中加入了喷雾助剂,使得药液在叶面上很好的铺展润湿。以往村民的经验是漫洒,恨不得要把枝叶一遍。研究生在做的过程中给他们解释:没有加入喷雾助剂,药液溶液在叶面上聚成小液滴,很多药液滑落至土壤,导致药液的极大浪费,还给土地造成了污染。

这些同学在村里的工作,不仅是和果树有关。村里的、村企的、村民的,只要有需求找上门,不管以前做没做过,他们都尝试着怎么去做好,面对面说、手把手教。

有伙伴在山上,整个团队时时都是后盾——吴学民教授给大家定了一条规矩:小院需要支持时,团队成员都必须全力帮助。遇到问题,要么他或团队其他成员上山来、要么小院同学回校去,一起分析、共同研究。

1年时间过去,宗会娜毕业了,郭鑫宇接替了她的工作;佟雨佳留下来,新学期即将读博,说起科技小院工作习惯性地说我们村里;陕西籍的于迟把家乡的猕猴桃移植这里,眼下正是青绿——成功越冬,秦岭良种就有望在这里开花结果;从海南大学保研过来的陈浩浩也跟随学长的脚印上山了……

从苹果园有趟开往黄安坨村的892路公交车,司机师傅就是村里人。同学们来得多了,师傅说,你们上山是帮助我们的,不能收票3个多小时的车程,学生票价5.25元,不很多,是山里人对做实事的师生的朴实回馈。

 




使用保鲜剂效果大有不同


  小院帮助山村特产木耳获得“有机认证”

科技小院建了以后,吴学民教授的计划有几个方面:病虫害调研、科学施药、果蔬保鲜技术应用等等。

在有施药方法的示范以后,吴教授带来了高效低残留的植物源新药,用在50亩果树对照,科技的效果更明显——用药少了、成本减了,检测完全符合无公害要求。合作组织负责人王国庆眼见到成效,心里反而有遗憾:要是早先全果园推广,农药支出就节省上万元。他是门头沟果协会员,算开经济账:全区果树面积可不小,清水镇就有1.5万亩,要是全推广吴教授的无公害施药技术,那得给乡亲们省多少?吴学民教授想的,不仅是收支:更好的方法、更少的农药,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产出更优的产品,这才是科技带给人、带给环境的大实惠。

在他的思路里,研究生同学实地观测结果,是科技小院这个点科学施药的基础;同学们的工作,又是对清水镇、门头沟区的病虫害诊断”“开方的重要参考。这也是小院师生要带给这里的大视野。

近年吴学民教授研发出一种新型果蔬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这是一种乙烯竞争抑制剂,与果蔬乙烯受体的结合/吸附能力比乙烯强10倍以上。果蔬在采后呼吸中释放乙烯,从而发生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后由过熟而腐败。而低浓度使用这种保鲜剂,使得果蔬不消耗自身养分,而且处于稳定的休眠状态。这项成果在山东示范。如今,黄安坨村的苹果也用上了这种保鲜剂,保藏期大大延长,保存的果品品质和风味和新摘的一般。

不仅送来了自己的学生,还引来资源、送来技术,黄安坨村人说,这样的教授,我们真需要,越多越好!

 


武维华副主席到村里为大家鼓劲 


北京高校统战系统组队到这里考察调研

   科技小院是九三学社对门头沟区的帮扶点。在小院揭牌的时候,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武维华院士来到这里,他期待和勉励大家:这里要成为以科技为优势和特点的示范,借助这个平台把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零距离交给农民。

吴学民教授带领学生们在这里开展着实实在在的工作。九三学社的成员们也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最早谋划这件事的高振江主委,在需要施药机械的时候送来了械具,用新型技术为村里玫瑰花加工试样,现在要推动村里果脯加工;李晓林教授为大家介绍开展科技小院的工作;最近委员会还组织现场考察,从不同专业为小院更好地科技助农支招……   

一年时间,黄安坨村科技小院和他们关心的苹果、核桃……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成为九三学社科技助农的新亮点。今年,九三学社中央授予我校九三学社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全国先进集体。吴学民教授是受表彰的全国先进个人之一,这是他自己没想到的,这里需要,我就来了

还让他没想到的是,近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建带队,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中共北京市统战部和教工委联合组织北京高校统战部门到科技小院调研。大家在实地考察后说,要给吴学民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要给九三学社农大委员会大大的点赞,他们在京郊的工作让人受启发、受教育、受鼓舞。

这些让吴学民教授有点不适应;不过,围绕科技小院,和大家一起做的事情,让学校有光荣,我也自豪。话如其人,实实在在。

责任编辑:陈卫国